CN / EN
banner图
Master The Core Technology Control The Use Of Light

Industry News

Is the new manufacturing a lark or a trend?

Date:2020-04-27 Source:Samsun Technology

工业巨头走技术驱动,纵向整合产业链;网络大佬凭应用驱动横向突破,未来两者将殊途同归。

Is the new manufacturing a lark or a trend?_hjhb861.com

尽管对新制造的热议已过,但并不妨碍新制造开花结果。从大白兔奶糖唇膏、回力球鞋到故宫日历到改良旗袍,一大波以新制造为名的新国货频频刷屏;某儿童鞋服制造商通过新零售+新制造模式,打破传统零售模式,致力于智慧体验式门店+智能柔性生产制造工厂。

看起来新制造正从概念逐渐落地。

新制造最初是马云在2016年云栖大会上提出的概念。马云认为,大数据、云计算将驱动未来制造业,新制造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和服务能力。因此未来的制造业“不是标准化和规模化,而是个性化、定制化、智能化”。

在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马云重新提出新制造,更是把其提到一个新高度,认为“新制造是贸易Z的解决方案”,“未来made in China将变为made in Internet”。

不过,马云的提法在当时遭到制造业大佬们的反对。郭台铭坚定制造本位,以“两个同意,一个强烈不同意”、“蚂蚁聚集并不能打败大象”反驳马云新制造的服务本位,甚至直言“实体经济不是互联网+,必须是+互联网,要区分什么是虚,什么是实”;任正非更是用一句 “锄头是种地用的,不能去炫耀锄头忘了种地”表明立场,认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始终是作为工具为制造业服务与赋能。

那么,新制造究竟是真是假?

制造业新势力兴起

不管争论如何,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诸如马云等网络大佬横向切入,大有外行颠覆内行的势头,要革传统制造的命。

凭借“互联网+”、“AI+”两大“神器”的多元化嫁接,制造业的新势力互联网企业正面大量广地对传统制造业进行全面格式化,抢起了它们的饭碗。阿里巴巴正尝试以物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阿里云的"达尔文计划",就旨在通过一系列包括平台、芯片和微基站在内的全链路生态服务,交付给企业一张自有可控的物联网。不仅在云端打造三大物联网平台构筑 “云上闭环”,还在Lora(当前主流物联网制式)芯片、模组、终端、网关、网络运营商、应用提供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方面都进行了布局,一转眼阿里已成全球唯一打通全链路LoRa生态的云厂商。

由此看来,“再造10万个ZARA”可不是马云拍拍脑袋想出来的口号——阿里云已联手淘工厂,助其实现生产流水线智能化。百人规模工厂的改造成本仅在5万元左右,算法优化生产流程后排产提升6%,交付周期缩短10%,实现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可以说,利用互联网平台达到联结资源、系统集成的效果,马云的“新制造”正在进行中。

工业巨头的全产业链

工业巨头则纵向整合布局,深耕全产业链以迎接挑战。外有中美贸易摩擦,美国直接冲击中国制造;内有去产能与环保风暴双重压力,倒逼制造业转段与升级。夹击之下,工业巨头势必要将目光转向全产业链的布局,一手产业链内置,一手高科研投入。

对此,国外传统制造企业可供借鉴。韩国工业巨擘三星在垂直整合、内置产业链方面已达到全球顶尖水准。凭借在芯片、内存、屏幕等多个关键技术及部件的自研优势(三星占有全球中小尺寸OLED屏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并且是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企业),三星始终牢牢占据终端产品研发、供货、价格等方面的优势。

国内方面,富士康也不甘落后,去年,宣布投资3.4亿美元研发人工智能,随后斥资45.8亿元打造南京研发中心;今年又决定在印度海德拉巴市设立先进工业人工智能研发中心。郭台铭更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内部计划在5年内把工人拿掉80% ,如果5年做不到,10年内也会做到,因为科技已经在这里了”。

应用驱动PK技术驱动

二者都将目光聚焦于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势必展开交锋,但路线却注定不同。互联网企业作为外行进入制造业,必然走的是应用驱动路线。

这是因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头部互联网公司手中掌握着囊括社交、消费、支付、生活等诸多分野的天量数据与海量应用场景,足以使其基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研判,从消费端反向精准切入生产端需求,譬如百度就以自动驾驶抢占未来汽车行业“C位”。

即便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也可通过资本收购“一步到位”占得先机。苹果在AI领域就试图凭借资本收购“后发先至”,已经成为AI初创公司第二大最活跃的并购者。阿里更是在芯片领域对工业巨头们下了“战书”——不仅收购中天微为其随后成立独立芯片公司“平头哥”铺路,还先后投资寒武纪、深鉴科技、Kneron、ASR、Barefoot Networks等五家芯片公司。

工业巨头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以技术驱动破局。毕竟,工业巨头大多在行业内耕耘多年,具有独占的丰富经验与技术优势。

以华为为翘楚,去年,华为的研发费用达到了153亿美元(约合1029亿元),相当于五年前研发投入的两倍多。不仅于此,在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企业中,只有亚马逊超越这个增长速度。

面对网络大佬的来势汹汹,“你有‘平头哥’、‘达尔文’的张良计,我也有‘达芬奇’做过墙梯!”——基于全新的AI架构“达芬奇架构”,华为自研芯片昇腾310则是目前面向计算场景最强算力的AI 芯片;昇腾910则是目前发布的所有芯片中计算密度最大的单芯片,可达256个T,比英伟达V100还要高出1倍。通过1024个昇腾910,华为创建了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分布式训练系统Ascend Cluster,性能高达256个P!

新兴生产力的时代篇章

两条路线看似你来我往,斗得水火不容,但却终将相互拥抱、殊途同归,因为二者本质上都是在生产力更迭的浪潮中对新兴生产力的探索。回顾历史,每一次生产力的迭代都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篇章。

农业文明的生产力集中表现在以小农家庭为单位的劳作,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工业文明伴随工业革命兴起,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迅速拉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帷幕,人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力,能源则扛起生产资料的大旗,煤炭石油、电力机械等都给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

互联网则是信息文明的桥头堡。伴随“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格式化,人类已推动了下一个时代——“智能文明”的第一道大门,仅是缝中流出的些许微光就已令人惊叹不已。

在科技革命的大浪潮中,未来或许所有的公司都将是科技公司、物联网公司。正如当初银行业是“恐龙”被支付宝冲击,出租车是“老古董”因滴滴改造,零售业是“化石”被网购釜底抽薪一样,新制造也将彻底颠覆旧制造,迎来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即既有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又有纵向产业链整合与横向格局突破。

新制造新格局

未来新制造,大数据与云计算将是生产资料,互联网、物联网是生产关系,而科学技术将是第一生产力。

在此格局下,制造业面貌也将焕然一新。

其一,“无人工厂”将成新制造的主流。未来,一个共享云足以链接需求端与供给端,工厂通过物联网接单后,内置的AI总控将自主编程设计最优制造流程与工期排表,并进行完全自动化生产与品质检测;从设计、生产、物流、交付,到设备检修与维护,都可以实现完全“无人化”。然而,一旦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无人工厂”或将如多米诺骨牌般被连锁反应击溃。

其二,新制造企业生态将呈现超大与超小并存的两极格局。未来,新制造企业既可以是体量庞大的“无人工厂”,甚至“无人园区”,实现产业内置,达成全产业链的优化配置;又可以是“家庭小作坊”式的个人工作室,满足极致的个性化与体验化需求。

届时,互联网与物联网企业、制造业与零售业企业等都将逐渐一体化,网络大佬与工业巨头争锋的对决也将随之消弭。


Returns List